纺织工程

  • 羊毛/涤纶交织单向导湿纬编双面织物结构设计

    朱梦慧;董智佳;赵克政;谢新月;朱一迪;

    为了拓宽羊毛在运动服装中的应用,优选羊毛纱、普通涤纶和超细涤纶为原料,使用双面移圈无缝一体成形机开发4款羊毛纱分别显露在内、中、外不同位置且具备单向导湿功能的羊毛/涤纶交织纬编双面针织织物。详细介绍了织物的设计思路、原料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并测试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保温率、液态水分管理性能。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并评价羊毛纱处于不同位置时羊毛纱/涤纶交织针织织物服用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羊毛纱所处位置会对织物的性能产生影响;羊毛纱处于内侧及中间位置时,织物保温效果较好,但透气、透湿性能减弱,位于织物最外侧时则相反;将羊毛纱置于内层能有效改善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相较于其在外层编织导湿效果更好;由综合评价可知,羊毛纱做面纱、普通涤纶做地纱共同编织织物内层,超细涤纶编织织物外层,所得织物综合性能最好。

    2025年04期 v.53;No.44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 ]
  • 羊毛/竹炭聚酯纤维混纺面料的开发

    张淑梅;杨子烨;张艳;刘美娜;王文志;郭小云;

    针对纯毛纺织品易缩水、虫蛀、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竹炭聚酯纤维与羊毛为原料,通过优化混纺比及生产工艺,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并测试相关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羊毛/竹炭聚酯纤维(70/30)混纺面料的起球等级4~5,经/纬向缩水率1.1%/0.2%,异戊酸减少率达87%,负离子发生量达1 030个/cm~3,远红外发射率达0.93%,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65%。该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除臭、远红外和负离子保健等多重功能,丰富了羊毛织物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对羊毛织物功能多样化的需求。

    2025年04期 v.53;No.442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 横编成形花样解析与三维仿真

    迟传贝;蒋高明;李炳贤;

    为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横编针织物设计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针对现有的CAD设计系统虽然具备一定精度的线圈模拟与面料模拟,但无精准的线圈结构三维仿真效果且系统操作复杂的问题,设计界面简洁且能快速进行三维仿真的CAD设计系统,完善设计工具的功能和花样展开的规则,使得用户只需设计好花型意匠图和组织结构图即可通过系统自动生成工艺编织图和三维仿真效果。设计系统的可视化能力不仅提高了设计的准确性,还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试样次数和成本。通过对花型意匠图(压缩图)、组织结构图(小图)和工艺编织图(展开图)关系的解析,在iTDS设计系统中实现了成形工艺中花样类型的解析和三维仿真,横编工艺设计的便捷性与易懂性得以显著提升,同时优化了三维仿真展示效果。

    2025年04期 v.53;No.442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6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染整与化学品

  • C≡N缺陷C3N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王淑敏;

    采用硫脲和3-氨基-1,2,4-三唑混合原位热聚合制备C≡N缺陷C_3N_5(C_3N_5—C≡N)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稳态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对C_3N_5—C≡N光催化剂的物相晶型、特征基团、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缺陷构建、光谱吸收响应和光电子-空穴重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波数2 176 cm~(-1)位置吸收峰和286.5 eV位置拟合峰的出现证明了C≡N缺陷的成功构建,Lorentz信号强度的增强说明缺陷的构建促进了未配对电子的生成,发射峰的降低说明了光电子-空穴的重组得到了有效抑制,吸收边界的红移说明了光谱响应范围得到拓宽,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太阳光照射下,C_3N_5—C≡N光催化剂协同过硫酸盐(PMS)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对亚甲基蓝(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9.10%,循环使用5次后MB染料溶液的降解率为97.80%,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活性基团捕获说明超氧自由基(·O_2~-)、空穴(h~+)、单线态氧(~1O_2)、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均参与了反应,·O_2~-和~1O_2起主要作用。

    2025年04期 v.53;No.442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响应面法优化板栗壳黄酮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性能

    侯贺丽;任双;朱紫薇;李坤;朱静;耿书宝;杨玲玲;

    为优化板栗壳黄酮类色素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抗氧化性及抑菌能力进行研究,以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为优化因素,黄酮类色素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板栗壳黄酮类色素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色素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时间36 min、料液比1∶13 g/mL、乙醇体积分数59%、提取温度54℃,此条件下板栗壳中黄酮类色素的产率为7.083%。热稳定结果显示,黄酮类色素在80℃以上耐热性较差。抗氧化结果显示黄酮类色素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85.5%和67.4%,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是其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C弱。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发现板栗壳黄酮类色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25年04期 v.53;No.442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0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聚酯织物表面疏水功能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朱聪聪;祁小芬;赵玲;

    为了提升聚酯织物的表面超疏水功能性,采用浸润-固化法对织物进行表面疏水改性整理,对比分析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PDMS/STA)、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纳米二氧化硅(PDMS/STA/SiO_2)改性的涂层织物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分析PDMS/STA/SiO_2改性的涂层织物在摩擦、不同液体和紫外线照射等不同条件下的疏水性。结果表明,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和纳米二氧化硅均成功引入纤维织物表面,并制备出3种改性聚酯纤维织物,改性后织物的水接触角、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明显增大;在磨损周次达到700圈时,PDMS/STA/SiO_2改性织物的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1°和17°,表明疏水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PDMS/STA/SiO_2改性织物在遇到水、日常饮料(牛奶、咖啡、橙汁、可口可乐)以及酸碱液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时均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在90 h紫外线照射后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2°和15°,表明其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

    2025年04期 v.53;No.44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基于三维扫描的青年女性臀部形态特征及臀型分类

    高新雅;王朝晖;

    为了完善女性臀型分类,提高女性穿着提臀裤的提臀效果,使用[TC]~2三维人体扫描仪对113名受试者进行三维扫描,使用Rapidform逆向工程软件提取受试者腰、腹、臀和大腿部位的身体数据,在围度、角度、高度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表征下臀部区域脂肪饱满程度的面积参数下臀部面积比S,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影响女性臀部形态的5个主成分因子,通过2步K-Means聚类分析将臀部形态进一步细分,从臀部整体形态出发,研究了臀部上翘程度和下臀部饱满程度对臀型的影响,进而将臀型细分为8类,并建立了臀型分类规则。该研究为女性臀型分类提供了新的特征参数下臀部面积比,可用于表征下臀部区域脂肪的饱满程度,为提臀裤样板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2025年04期 v.53;No.442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高可视性户外冲锋衣创新设计

    崔雅静;刘凯旋;

    为了使户外冲锋衣在满足穿着者美观性需求的同时能够适应多种户外复杂环境,以户外冲锋衣为研究对象,对户外冲锋衣的高可视性能进行实验探索。首先,从户外冲锋衣的主动高可视性和被动高可视性2方面入手,分别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针对性研究;然后,基于实验结果,绘制高可视性户外冲锋衣的款式图;最后,以服装款式图为依据,借助三维技术对高可视性户外冲锋衣进行效果模拟。与传统的户外冲锋衣相比,该研究通过调整连衣帽结构与高可视性面料配置,显著提升了穿着者在复杂环境下的可见度与安全性,使户外冲锋衣能够在低能见度环境中更加有效地为穿着者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2025年04期 v.53;No.442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苗绣龙纹造型与感性意象关联模型的构建

    姚晓凤;蔡文静;王建萍;

    为辅助设计师选择符合消费者情感需求的传统苗绣纹样,以清水江流域苗绣龙纹为研究对象,建立苗绣龙纹造型要素与感性意象的关联模型。首先根据苗绣龙纹外观形态特征将龙纹拆解为8个造型要素大类,并总结出25种造型要素子类;运用语义差异法获取针对苗绣龙纹的感性评价词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外观因子”“气质因子”2个感性评价因子,构建苗绣龙纹二维意象认知空间;运用数量化理论I原理,分别构建龙纹造型要素与2个感性因子得分的回归模型,经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可实现消费者感性意象和龙纹设计细节要素的互相转化,为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2025年04期 v.53;No.442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服装产品在线个性化定制要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解晓溪;曲洪建;TING Chi;

    针对服装产品在线个性化定制的关键要素,为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进而激发其购买欲望,通过文献梳理确定了服装产品在线个性化定制要素的3个维度,建立了服装产品在线个性化定制要素、感知利得及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理论模型。对在线服装消费者发放并回收219份有效问卷,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假设检验。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服装产品在线个性化定制要素中的网站设计要素、功能要素、部件要素均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积极正向影响;感知利得在服装产品在线个性化网站设计要素、功能要素及部件要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可为提供服装产品在线个性化定制的商家优化定制模式和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53;No.442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古代提花技术由经锦至纬锦的演进脉络

    刘育红;田辉;周成飞;

    经锦和纬锦是我国古代丝绸的重要品种,为厘清二者与提花机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出土古代织锦文物(经锦与纬锦)为研究对象,将组织结构、纹样特点与织机构造相对应,还原织造过程;进一步分析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不同的原材料特点、纺织技术创新与这2种织锦的出现、发展与消失进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早期彩色提花技术演变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束综提花技术出现之前,结合多综织机的使用,经锦所代表的经线显花技术在纹样表现和生产效率方面均占有优势,公元7世纪花楼机的出现导致了经锦的消失,并推动纬锦所代表的纬线显花技术蓬勃发展,后来居上。

    2025年04期 v.53;No.442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3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服装智造平台及其生态构建

    张志斌;

    为了使服装产业的智能化逐渐从单点场景赋能扩展至全局智能优化,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同时,达到区域资源整体优化配置和整体运营效率提升的目标。针对我国服装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结合梅特卡夫定律和群体智能理论,提出工业互联网赋能服装产业的策略。从单点优化、全面互联、全局智能3个层次,深入阐释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和要素,并提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服装智造平台及其生态构建的具体步骤。通过建设服装工业互联网,从企业、产业链、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集群生态4个层次进行赋能,逐步实现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虚实结合“脑体”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催生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及新空间,落实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及服务化延伸等创新模式,推动服装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及品牌化演进,助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2025年04期 v.53;No.442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机械与自动化

  • 基于带状纱线模型的机织物参数化仿真

    姜珂;宋明明;彭佳佳;刘锋;卢致文;

    为提升机织物仿真的真实感效果,降低因反复试织打样产生的资源损耗,针对仿真过程中织物建模复杂、模拟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带状纱线模型的织物建模方法,结合真实纱线图像的纹理映射,实现机织物真实感快速仿真。通过将传统管状纱线模型简化为带状,利用Catmull-Rom曲线拟合纱线路径,根据纱线排列模型、织物组织模型对织物几何模型进行构建,同时通过参数化调整完善整体织物形态;通过采集纱线真实图像及图像预处理等步骤,配合纱线表面光照模型及阴影调整,利用PBR技术对纱线纹理进行真实感渲染。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简化机织物仿真流程的同时能够实时准确地预览纱线在织物中的呈现效果,提高机织物的设计效率。

    2025年04期 v.53;No.442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4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改进YOLOv5的管纱与纱锭智能识别方法

    冯灵;张玉宁;程静;王鹏;杨雅宁;

    针对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落纱机落纱时存在纱管与纱锭识别准确率低、识别速度慢、动态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的管纱与纱锭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在颈部网络(Neck)部分引入轻量化GSConv卷积,以更少的参数量生成更多的特征图,在降低算法计算量的同时提高识别准确率;其次,采用EIoU作为定位损失函数,使模型专注于高质量锚框的回归,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最后采用自适应激活函数MetaAconC替代YoLov5中的SiLU激活函数,通过引入额外的参数提高模型的泛化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的YOLOv5相比方法,采用改进YOLOv5方法识别管纱和纱锭时,其精确度、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升了0.8%、0.9%和0.1%,前传耗时降低了1.3 ms,可以有效提升智能落纱机的性能。

    2025年04期 v.53;No.442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中空间隔织物送经及张力控制研究

    陈立乐;杨涛;周玉峰;田秀峰;宋良;杜宇;

    为了解决中空间隔织物在织造过程中送绒量大的需求以及绒经张力波动大不易控制等缺陷,进行了W型中空间隔织物的织造工艺及张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全伺服控制的二次送绒张力控制方案。该方案结合了以气缸弹簧为动力源的双辊摆动式张力调节装置,针对动态张力变化结合张力摆杆与角度传感器,利用增量式PID算法实时控制送经电机收放卷速度控制经纱张力。所设计的全伺服控制张力控制方案在高间距剑杆织机上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调整送经轴的送经速度,将地经张力控制在8%、绒经张力的波动范围控制在10%以内,对地经及绒经张力的稳定有着良好的效果,满足绒高在5~80 mm之间大送绒量的织造工艺要求,为织物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2025年04期 v.53;No.442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剑杆织机电子引纬机构设计方法

    袁汝旺;王连伟;

    针对织机引纬运动规律无法调整的问题,构建了一套电子引纬机构,基于传动函数分析传动系统运动转换机制,并根据工艺需求对传动系统建模,通过设计曲柄变速输入,实现不同幅宽下满足需求的剑杆运动特性。对传动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幅宽下剑杆运动特性,探讨曲柄变速函数边界条件对幅外动程的影响,并分析曲柄变速函数偏置系数对纬纱交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幅宽下剑杆速度、加速度均从0开始,利于引纬过程稳定,剑杆在主轴转角180°时达到最大位移,符合工艺需求;不同幅宽下的剑杆幅外动程均在合理范围内;随偏置系数增大纬纱交接相对速度有减小趋势,偏置系数e=0.5时的平均相对速度较e=0和e=0.25时分别减小约52%和25%,利于纬纱平稳交接,故可在合理范围内偏置。

    2025年04期 v.53;No.442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标准与测试

  • 基于线结构光的起绒织物表观形貌三维表征方法

    徐畅;金守峰;昝杰;

    为了数字化表征起绒织物表观形貌,提出了基于线结构光的起绒织物表观形貌三维表征方法。通过线结构光获取起绒织物表面状态数据,利用高斯迭代改进Steger算法,快速精准提取线结构光条纹中心线,采用基于Delaunay三角法对扫描的起绒织物表面线结构光条纹中心线数据进行起绒织物表观形貌的三维重构,通过建立起绒织物表面起伏度评定参数,数字化表征其表面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恢复起绒织物表观三维形貌,实现对起绒织物表面质量的数字化表征。

    2025年04期 v.53;No.442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7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改进 YOLOv8的织物缺陷检测算法

    王川;李晓龙;王公轲;段德全;常升龙;

    针对织物瑕疵检测中瑕疵种类多样、部分瑕疵极小并存在着极端长宽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织物瑕疵检测算法模型RDF-YOLOv8n。首先,在YOLOv8基线模型中引入感受野注意力卷积RFAConv,构建C2f_RFAConv模块,增强模型对部分缺陷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引入可变性大核注意力(Deformable-LKA)加入C2f中,组成C2f_DLKA模块,提高模型细小缺陷类型的检测能力;最后,采用Focaler_CIoU损失函数替代原有的损失函数,显著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结果证明:RDF-YOLOv8n模型的平均精度值(mAP值)为60.1%,相较于原模型平均精度均值提升了7.7%,推理速度为69帧/s,模型大小为9.3 MB,满足低算力设备部署条件,达到在生产中对织物瑕疵检测标准的要求。

    2025年04期 v.53;No.442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1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综合述评

  • 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雅茹;程辉;刘扬;于庆宇;姜俊博;贾爽;

    针对现有传统气凝胶质地较脆、力学性能差等问题,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基本特点,综合讨论不同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特征,阐述气凝胶结构特点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总结其在隔热、吸附、空气过滤、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指出目前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多样化发展进行展望。

    2025年04期 v.53;No.442 14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纤维基柔性传感器在多模态人体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王清;丛杉;

    纤维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已成为构建柔性传感器的理想基材与传感单元,在多重生物监测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纤维基柔性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从制备技术、性能调控机制到实际应用场景展开三维度分析,首先详述智能纱线的种类、制备工艺及智能化性能;继而引用数据解析纱线基材特性、织物结构参数及应变方向对传感性能的量化影响规律;最后引出医疗监测与运动康复等典型应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赋能的多元信号进行人体监测。纤维基传感器在穿戴舒适性方面具有重要突破,但其耐用性、服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研究显示,纤维基柔性传感器在多模态人体监测,特别是运动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5年04期 v.53;No.442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书评/设计作品

  • 和田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地理优势分析——评《历史地理禀赋与绿洲产业:新时代和田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

    姚旺;

    <正>随着国家逐渐加大对新疆地区的开发扶持力度,纺织服装产业这已逐渐成为新疆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疆和田市作为沙漠中的绿洲,不仅具备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且拥有深远的历史变迁背景,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存在先天优势。但长期以来,关于新疆地区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方面,忽视了对其区位优势、人口情况及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致使所提出的发展对策缺乏针对性与可行性。

    2025年04期 v.53;No.442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戏剧服装的艺术性设计——评《戏曲现代戏服装设计与体现》

    邢福荣;王志俊;韩伟;

    <正>在当前现代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戏剧服装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戏剧服装的造型效果,不仅关系到演员能否很好地演绎出戏剧角色,而且戏剧服装的装饰色彩和风格,也会对演员在剧中的表演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新时期戏剧服装设计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与时代的变迁、受众的喜好相结合进行创新,突出戏剧服装的艺术性,运用恰当的服装设计方案,结合适合的服装制作工艺,使戏剧服装能够更好地契合人物形象,提高戏曲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同时帮助观众更好地通过服装、把握人物特点、解读戏曲背景。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面向产品设计专业的智能纺织品学科交叉研究——评《智能纺织品设计》

    刘伦;

    <正>智能技术的发展发展正全面影响着这个这个世界,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具有交互性的智能化产品,智能纺织品作为这一趋势的延伸,已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2021年《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提出,“十四五”发展重点任务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纺织全产业链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一系列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交叉学科、跨领域合作创新平台建设,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节气巡礼——触摸自然的脉搏

    安婷婷;

    <正>设计说明:“节气巡礼”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芒种、大暑。立春,《春启新章》以青青淡彩交织,象征新生与希望。《芒有所忙》以芒种的金黄与翠绿相融,展现忙碌与收获。《暑风诗话》则用热烈的色彩体现盛夏的活力。3款丝巾图案精致,有立春的荷叶、芒种的麦穗、大暑的繁花。系列丝巾设计是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将节气之美融入生活,让佩戴者在节气流转中感受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律动,增添独特魅力。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霓裳蝶韵》丝织品图案设计

    陈金梅;包嘉文;鲁洋;

    <正>设计说明:作品提取蝴蝶和菊花元素,设计《霓裳蝶韵》主题丝织品。蝶韵表达了蝴蝶的优雅韵味,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高洁、坚贞。将这2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不仅呈现出一种古典的雅致,更透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刘瀛波作品

    刘瀛波;

    <正>设计说明:《落灯花》服装采用H型的廓形结构,西装外套搭配褶裙,以灰色为主色调,通过色彩明度与面料质感形成对比,并印有传统的几何纹样,为服装增添了禅意。《西厢月》服装采用T型的廓形结构,连身造型通过腰封来区分宽松的上衣和紧身的裙摆,渐变的色调和纹样强化上半身的视觉中心,突出女性坚毅的品格。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郑云歌作品

    郑云歌;

    <正>设计说明:《贤达生》服装通过叠穿形式将简约的外套、长裙和衬衣赋予新的立体造型。通过绕襟、立领和盘扣等传统服装技艺的点缀,使服装具备现代着装功能需求的同时增添了中式服饰美学意味。《醉梦生》服装通过极简的搭配将背心和长裙组合,通过压褶和开衩的设计丰富了结构层次,增添了形制变化,以荷为题的印花彰显了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MOLODY

    童辉;

    <正>设计说明:《MOLODY》系列运动服装以“电音之夜,动感之舞”为灵感,汲取电音与夜店文化的精髓,打造出一系列充满活力、炫酷前卫的智能运动服饰。服装能够读出人体运动时的心跳、体温、呼吸频率,并通过服装上的LED灯进行显示。本设计旨在通过独特的色彩搭配、面料选择以及款式设计,展现出现代年轻人在运动中的热情与活力。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王蜀、张彩虹设计作品

    王蜀;张彩虹;

    <正>设计说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来源,创作中展现出蜡染与扎染2种传统工艺,旨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美感。中国传统纹样的融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寓意着吉祥、美好。同时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体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艺术及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作品旨在宣扬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好氛围及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025年04期 v.53;No.442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枳”愿

    赵悦希;段艳红;

    <正>设计说明:作品以古代传统纹样“云纹”为设计灵感,以云纹为主,整合宝相花纹、百花纹等传统纹样进行设计,创作出一种新的纹样图案,以寓意吉祥、喜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色彩采用银朱红、靛青蓝、豆青绿等中国传统颜色,展现古代传统纹样与色彩之间的自然和谐之美。借用花卉形象,以圆形作为纹样的基础造型,呈现开放的状态,寓意生活圆满、完美。该设计作品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在现代视角下重焕古典美学生机,联结过去与现在,赋予纹样深厚的文化共鸣与精神联系。

    2025年04期 v.53;No.442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