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日东;朱文俊;杨柳;
探讨了采用硫脲-双氧水氧化还原体系和氯化稀土一起作用来完成对羊毛的低温染色,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试剂的最佳用量,从而确定低温(80℃)染色工艺。将染色结果与常规的硫脲-双氧水氧化还原体系低温染色法进行对比,以明确所研究染色方法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该低温染色工艺能使羊毛得到较高的上染率,并显著降低羊毛的强力损伤。详细阐述了氯化稀土作用染料上染羊毛的机理。该染色配方和工艺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行且清洁无污染,可作为羊毛低温染色的较佳工艺。
2009年05期 v.37;No.25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罗勇;王璐;贾舜华;张新龙;周启澄;胡晓峰;赵国瑛;
为丰富植物染料的色谱,应用DL-CT蓝色植物染料和HHH-CT黄色植物染料对羊毛织物进行复合染色,研究了复合染色在植物染料上的应用。对DL-CT蓝色植物染料和HHH-CT黄色植物染料复合染色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染料用量、媒染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羊毛织物色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还对还原性植物染料DL-CT新型染色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DL-CT蓝色植物染料和HHH-CT黄色植物染料通过复合染色可以得到不同的染色色泽,为丰富植物染料的色谱提供了新的途径。
2009年05期 v.37;No.25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乔锐;
棉纤维与羊毛纤维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染色工艺的不同。通过测试B型活性染料在pH值11和60℃条件下处理30 min后对棉纤维染色的固色率,以及羊毛在相同条件染色后的断裂强度,认为B型活性染料应用于棉/毛织物一浴两步法染色是可行的。通过模拟对棉/毛50/50和80/20 2种混纺比织物在一浴两步法染色中pH值的控制,达到了2种纤维混纺织物同色效果。
2009年05期 v.37;No.251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利平;武志云;闫亦农;
通过实验确定羊毛WS中性蛋白酶处理的工艺参数。实验中使用的WS中性蛋白酶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对羊毛具有减量活性,以中性附近活性较大且作用稳定。该酶对羊毛的减量处理,预处理氧化是必要的步骤之一。预处理氧化时间与羊毛的减量率有密切关系,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减量率增大,2 h后增大趋势变小,而且纤维手感变粗糙。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虽然60℃左右酶有最高的活力,但在这一温度下,酶的活力会较快地降低,一般选择50℃左右较为安全。经过氧化和酶处理后,羊毛的细度变细,回潮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强力及其他各项性能有所下降。
2009年05期 v.37;No.25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于海滨;李美真;李晓霖;
羊绒围巾是目前毛纺企业的主要品种之一,生产该围巾的工艺流程较长,存在的质量问题相对也多,其中起毛沟痕及穗痕问题都是生产中很棘手且关键的问题。文章研究了起毛沟痕问题,从原料、织物组织设计、纱穗密度、上机回潮率、起毛剂、起毛设备和定形整理等方面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并从蒸呢机各部件的运转状态及工艺参数分析影响穗痕的因素,寻求解决穗痕问题的具体方法。
2009年05期 v.37;No.251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