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咏梅;杨欣蓓;张向辉;
为研究基于款式图像的规格尺寸提取机制,针对较平面化特征的汉服上襦,将其款式图像转化为矢量款式图,编程提取矢量款式图的规格尺寸,并进行结构设计应用。首先搜集款式图像并分析款式特征,归纳上襦款式体系,获取5款典型款式上襦;然后处理款式图像,设计汉服上襦专用的160/84A通臂姿势人模,利用模块化绘制方法将款式图像转换成矢量款式图;分类设置5款典型款式的规格项目,编写相应的尺寸提取程序,运用程序提取矢量款式图的规格尺寸;最后采用结构设计及三维虚拟服装设计的方法,验证规格数据的样板生成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款式图像的规格尺寸提取方案具有可行性。
2025年06期 v.53;No.444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马松;
为研究维多利亚后期(1890—1896年)女装羊腿袖造型特征变化的内在规律,对羊腿袖的结构特征进行分类,收集46个羊腿袖袖型版图作为原始数据样本,通过服装CAD对原始数据进行复刻与数据校正并建立版型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结合前期对袖子内部结构关系的分析得到3种羊腿袖整体造型的回归方程模型,并依据各个模型进行羊腿袖各部位数据的推算,进而采用CLO3D虚拟试衣与手工样衣制作的方式对各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得模型整体有效,验证误差值均在合理范围,可以指导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羊腿袖的打板制作。
2025年06期 v.53;No.444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张昌莲;翟丽娜;
为了提高女裤生产线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女裤生产线进行编排与优化。首先分析女裤生产线的现状,测量生产线的一系列工时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其次根据生产线的编排原则,从人、机、工序3个方面的交互作用来制定编排方案;随后根据工序优化和机器排位优化的原则进行方案优化;最终采用Flexsim仿真模拟软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生产线的工序分配更加均衡,人、机、工序更加协同;生产线日产量从300~400件提高到了965件,整体提高了2倍以上,编制效率从30.7%提高到了82.9%,证明了优化方案在提高女裤生产线效率中的可行性。
2025年06期 v.53;No.444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梁惠娥;林文静;邢乐;贾蕾蕾;
为使中国传统拼布艺术的审美性、文化性、生态性等多重优良因子更好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延续传统艺术文化内涵并提升现代设计多元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设计实践法对其展开研究与应用。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在汉族传统服饰载体上将中国传统拼布艺术细分为自然朴拙的百衲衣、韵律考究的水田衣、纷繁稚趣的百家衣,并对其色彩、图案、材质与工艺美学特征进行剖析;然后,在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分析归纳其在服装中的应用原则;最后通过设计实践法,采用去繁就简、借鉴容融、升级再造3种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可持续性的服装创新设计实践并进行设计展示,为优秀传统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53;No.44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9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方雪;肖立志;
针对现有服装款式图像识别方法大都仅提取单一的服装款式特征,识别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定服装款式图像识别方法。以长款类服装图像为识别对象,首先收集不同来源图像数据,采用灰度化处理和边缘锐化等优化方式构建高质量图像数据集;其次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服装的纹理特征、轮廓特征和颜色亮度特征;然后利用加权平均融合方法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融合处理;最后通过特征分类与匹配完成对特定服装款式图像识别,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平均召回率(97.71%)保持较高水平,识别效果较好。
2025年06期 v.53;No.444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王保鲁;陈薇;吕洁;李靖;
为探究中外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差异,收集了11家中国时尚企业和18家国际时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信息,采用扎根理论构建社会责任、商业道德、营运管理和业务管理4个维度的时尚企业可持续行为模型。通过编码节点数据对比,得出中外时尚企业的可持续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和业务管理层面,特别是在可持续治理方针、产品责任与性能、供应链管理、技术改进、绿色生产以及产品回收处理等领域。基于以上差异为中国时尚企业在可持续行为披露、透明可追溯供应链建设、可持续相关技术研发、产品回收再利用等方面提出参考性建议。
2025年06期 v.53;No.444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苏浩荣;王仲彦;
<正>随着舞台表演艺术的成熟发展,配套的舞台服装设计已逐渐成为舞台艺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相比于生活服装,舞台服装造型更加夸张、色彩更加明艳,能够更好地放大舞台表演角色的人物形象,凸显其性格特质,同时与舞台灯光、美术设计、布景等有机融合,打造出入情入境的舞台表演情境,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2025年06期 v.53;No.444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孙洪波;
<正>当前,随着舞台演出的不断增多,舞台服装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舞台服装设计作为舞台演出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与角色塑造力,能够借助新颖独特的服装造型、色彩搭配来营造出活灵活现的角色形象,提升舞台表演的可观性与生动性,促进舞台演出效果的提升。本文将深入分析舞台服装设计与舞台演出效果的内在关联和影响,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且提出优化舞台服装设计、提升舞台演出效果的有效策略,从而为舞台演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2025年06期 v.53;No.444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姚超群;周靖翔;
<正>服装表演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不仅涉及到服装设计、舞台布景,还涉及到音乐、声响、灯光、道具、模特表演等众多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元素彼此融合、交织,共同促进了演出的顺利开展。音乐作为调动观众情绪、提升服装表演艺术层次、增加艺术感受的重要元素,对服装表演中的审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服装表演技能》由郭海燕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从多视角具体分析了服装表演要求,能为读者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在服装表演中的审美作用的发挥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崔松岩;张有琪;齐娅璇;
<正>设计说明:设计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物纹样,包括交河沟北墓地的鹿首骨装饰、金骆驼以及阿拉沟塞地的对虎纹金箔带。作品中的骆驼、老虎、山羊和植物图案,不仅表现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发展,也反映了农业与交通的进步。这些文物图案不仅介绍了新疆各民族的农耕、交通和宗教信仰方面的情况,而且还展示了新疆人民丰富和发展其文化的路径,为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设计作品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视角,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表达出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愿景。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宋德风;孙庆玲;
<正>设计说明: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唐朝的一种书籍装帧方式一一龙鳞装。受到佛教和诗词的影响,为了方便携带和传阅,僧侣们将卷轴中的佛经依次黏贴在底纸上,就是龙鳞装的雏形。通过将屡叠的书页适用在服装上,与教煌壁画元素进行结合,以此进行创新设计。颜色方面根据敦煌壁画的色调,选择棕黄色为基色,红色为主色,绿色作为煮缀色,赋予粮装岁月沉淀和神秘的美感。面料方面一类为质料轻薄的纱,一类为棉麻混织织物。裙于部分的面料设计中,将半透明的纱质面料与敦煌壁画的印染图案结合,使其在积逸的同时又可令人联想起敦煌飞天的优美感。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唐弋凌;
<正>设计说明:《爱我中华》系列作品旨在呈现中国56个民族独特的风采和文化魅力。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曾以渔业为主的渔猎民族,“万物有灵”论是赫哲人原始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系列作品以赫哲族传统服饰为篮本,在尊重赫哲族文化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元素,在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上寻找融合点及新的发展路径,展示出赫哲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王雅娟;
<正>设计说明:作品将偶族传统剪纸绣与现代珠绣相结合,以手拿包为载体,凸显出民族与时尚、平面与立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创新融合。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杨韵莟;密思雨;
<正>设计说明:《禅风纹样》纺织品设计秉承“传承创新”的核心理念,在保留传统凤凰纹样的基础之上,融入现代设计手法,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以象征祥瑞与美好的华夏图腾——凤凰纹样为媒介,弘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凤凰振翅、云纹深绕,既展现了风凰翱翔的非凡气势,又增添了作品的灵动飘逸。环绕的风尾设计不仅强化了凤凰的中心地位,更密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层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回纹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符号,寓意好运与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色彩搭配上,将回纹、凤纹、水云纹等经典元素重新配色,经过提炼与重构,并将其应用到纺织品的创新设计中,使之和谐统一,又饱含传统风格的鲜明特征。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姚蔚;
<正>设计说明: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为核心,对中国传统的维丝博古图案进行创新设计和数字化诠释。在创作过程中,汲取青铜器和文房清供等元素的灵感进行创新性图案设计。同时,利用TouchDesigner平台开发三维动态演绎系统,运用粒于算法实现了纹样的自然生长效果,并通过实时渲染技术模拟滞丝“通经断纬”的织造特性。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文化精髓,而且通过算法生成等数字化手段,为非遗文化的当代艺术表现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科技赋能文化”的实践案例,在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中重塑了文化遗产的审美视角和传播方式。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张琦;郭雅倩;
<正>设计说明:《评剧风韵》纹样以唐山评剧为主题进行设计,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元素,展现了评剧的文化魅力与地方特色。结合“生”“显”角色进行IP形象设计,并将IP形象与评副乐器、传统纹样相结合,采取对称式构图的形式,使纹样形成古典与现代并存的艺术效果。在色彩搭配上,“生”角纹样以天篮、深蓝和青绿色为主,辅以少量粉色和白色,营造出清新、典雅的氛围,突显人物的英俊潇洒。“旦”角以粉红色调为主,辅以明亮的红色、篮绿色和黄色,呼应传统舞台胶饰的视觉特征,体现了人物的活波灵动。
2025年06期 v.53;No.444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