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利贵;吴赞敏;张晨;
文章研究了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和叶绿素锌钠盐制备的工艺。并用自制的天然色素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染色,优化了染色温度、压力等条件。得到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天然色素上染羊毛纤维的最佳工艺。
2007年04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赵国英;侯秀良;张新龙;杨自治;胡晓峰;徐晓红;
研究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的结构、性能特点,采用该纤维开发功能型毛精纺面料的关键技术难点,与羊毛混纺精纺面料的吸水速干性、除异味性能以及发射负离子等功能。所开发的30%竹炭涤纶/70%羊毛、50%竹炭涤纶/50%羊毛混纺精纺面料产品内在质量达到FZ/T 24008-1998《精梳高支轻薄型毛织品》一等品标准,抗起球性能好,达到4~5级。30%竹炭涤纶/70%羊毛精纺毛织物具有吸水快干、发射负离子的功能;50%竹炭涤纶/50%羊毛精纺织物还具有除异戊酸异味的功能。
2007年04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方雪娟;
根据羊毛纱线的上浆要求,研制无需烘燥、有适当粘度的冷浆料,该浆料具有包覆性好、渗透性强、快干、无再粘性的特点,能有效提高织造效率,适用于羊毛单纱及高支混纺纱。
2007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雷志涛;沈丽丽;
通过对羊毛丝光剥鳞工艺的研究,经反复实验验证发现,在一般常用的丝光剥鳞过程中还原和中和会引起针织物褪色,使其深色部分褪色,对染料进行剥色,并且会使剥离的染料重新沾附到白色或浅色部分,影响产品质量。从对丝光剥鳞的原理分析和实验的事实出发,以净洗剂为基础的防沾色原理为依据,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其它有效成分为基础制得,配制成防沾色剂J,通过反复对比实验,来确定防沾色剂J的经济合理用量及最有效的加入处理时机,以获得最佳防沾色效果,尽量减少染料重新沾附,提高丝光工艺质量。
2007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小平;
羊绒与羊毛相比,细、短、鳞片层薄,加工过程中,很容易被损伤而失去天然、独特的柔软、光滑特性。羊绒纤维在漂白和染色过程中,化学助剂及工艺本身对其都会造成损伤,使其长度变短,细度变粗,手感变涩,从而影响羊绒纱的可纺性、织造性能及成品手感。文章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减少加工过程对羊绒纤维损伤的观点,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7年04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柴爽连;张永久;冯爱芬;
文章探讨了弱酸性染料使用低温添加剂WMJ对羊毛进行染色的工艺及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浅中色,WMJ用量为1%(owf),深色用量为3%(owf)。WMJ对羊毛的预处理温度为40℃,时间20 min,染色温度85℃。采用该工艺对羊毛进行染色,不仅降低了染色温度,减少了染色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低温染色后,色光、上色率及牢度相对于常规沸染都有所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因沸染造成的泛黄、色萎毡缩、强力下降等疵病。
2007年04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陈英;贾秀平;刘振东;
文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牛奶蛋白纤维的横截面及纵向表面,分析了纤维吸湿透气的机理;筛选了Remazol活性染料染色的固色剂和染色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Remazol染料的提升性及匀染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各项色牢度。结果表明,使用Remazol染料对牛奶蛋白纤维染色,NaHCO3是比较合适的固色剂;优化工艺条件为,固色温度70℃,固色时间45 min,NaHCO3用量20 g/L;染色具有良好的提升性和匀染性,摩擦牢度、皂洗牢度、汗渍牢度和日晒牢度均很好。
2007年04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戴洪义;于长顺;孙衍宁;王仁博;王业红;
以工业淀粉、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通过共聚制得改性淀粉絮凝剂(SPAM)。该絮凝剂与硫酸铝配合使用,对高浓度洗毛废水进行处理,效果理想,对COD及固体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达92%及97%以上。絮凝沉淀物中的羊毛脂以溶剂甲苯提取,单独使用絮凝剂SPAM,COD的除去率也很高,且随SPAM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当SPAM浓度达300 mg/L时,COD除去率可达94%,但絮凝物沉降困难,也无法过滤。
2007年04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有才;郝瑞霞;
介绍了羊毛、羊绒Optim细化技术,结合实践中积累的生产数据和技术指标,较为深入地阐述这一技术的工艺条件、细化机理和纤维特性等,并给出了Optim fine产品生产工序的主要参数、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
2007年04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艾芹;陈秀英;乔建成;
文章阐述了开发棉、羊绒混纺纱的意义,以及在粗梳毛纺设备上纺制棉绒混纺纱存在的问题。针对棉纤维细度细、柔软、弹性差,易产生棉结的问题,在原料选用上采用了优质长绒棉和山羊绒。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了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纺纱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棉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保证混纺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
2007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4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薛纪莹;
论述了兔毛优良的环保特性,分析了兔毛产品掉毛、起球及缩水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结合兔毛的特点,采用改造过的棉、毛结合设备,加工纯兔毛产品的设想,阐述了梳前准备工序、梳毛工序、并条工序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建议根据兔毛的品质开发我国独特的兔毛系列产品。
2007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许同洪;滕国娟;
薄花呢品种具有薄、轻、垂、细、爽、挺等风格。文章以全毛薄花呢产品为例进行了产品设计与工艺分析,并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工艺管理要点进行了总结,可为不断提高薄花呢品种设计水平,生产出优质、高档的薄花呢产品提供参考。
2007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康芳;张一心;张引;韩宝华;
对疏松组织的毛及其混纺针织物进行洗涤,自然晾干后测试起球性能。比较洗涤前后织物的起球情况,发现洗涤后织物的抗起球性能变差。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对织物洗涤次数增加,且大量使用洗涤剂,而到目前为止,测试织物起球性的国家标准中从未涉及到洗涤条件,也使得生产厂家与消费者在评判织物起球性上产生分歧,为此提出洗涤后测试织物的起球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2007年04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建忠;江雪梅;杨毅方;
文章对已染色羊毛/涤纶/大豆蛋白纤维,经分别用10%次氯酸钠溶液,20%和36%盐酸处理后,大豆蛋白纤维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纵向形态不光滑,表面有沟槽,夹杂星点泡状物,有细微孔隙;经20%和36%盐酸处理后,大豆蛋白纤维明显变细;用10%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大豆蛋白纤维,明显分裂成若干根细纤维。染色的羊毛和染色的涤纶颜色较深,而大豆蛋白纤维染色的颜色亮而浅。
2007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革辉;赵涛;
通过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的主观实验,分别对采用1~5级和0~10级2种评分标尺,和采用前臂、臂肩和颈背3个不同的身体部位对织物刺痒感评价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2种评分标尺的评价结果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但是采用1~5级评价标尺时,刺痒感评价结果的稳定性明显好于采用0~10级评价标尺;采用前臂、臂肩和颈背3个不同的身体部位的刺痒感评价结果之间也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三者刺痒感评价结果的稳定性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2007年04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马云芳;王小华;
将功率谱应用到织物组织识别中,用功率谱及相关函数对织物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织物图像的功率谱曲线,从曲线的峰值中提取织物表面的方向性信息,得到织物经纬密度,并进一步确定织物组织的经纬纱特数、飞数和经纬纱循环数,最后得出织物的组织点属性。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实际可行,对织物组织的计算机分析、识别及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07年04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周恤;
介绍了HACOBA-1000E分条整经机的性能特点和主要技术数据,阐述了其成形和定长的操作方法,对HACOBA-1000E分条整经机工艺深入探讨,根据整经机滚筒直径、滚筒圆锥角、卷绕密度及产品的经纱重量、经轴幅宽、经纱密度、纱支等,借助数学方法,推导出分条整经机走坡及圈数定长的理论公式,并通过HACOBA-1000E分条整经机的实践应用,论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实用性和通用性,可利用该公式建立数模应用于所有分条整经工艺软件的设计中。
2007年04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4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