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勤;倪春锋;沈骅;马华东;王鸿博;朱丹莲;
简述牦牛绒纤维的优良性能,提出织制牦牛绒围巾的意义。采用灰色关联法对2组不同织造工艺制得的8.3 tex牦牛绒精梳纯纺围巾的物理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织造工艺对牦牛绒围巾的经向断裂强力影响最大。据此,测试了5种不同织造工艺织制的牦牛绒围巾的经向断裂强力,得到了最优织造工艺,即综平时间220 mm,后梁高度88 mm,投梭力280 mm,投梭时间216 mm,经停架位置210 mm。为开发高档牦牛绒围巾产品提供了研究基础。
2015年11期 v.43;No.3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旭;
通过自制海水,观察、测试海水侵蚀对兔毛微观形貌、服用性能及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增加,兔毛纤维的鳞片厚度下降,而鳞片翘角不断增大,鳞片密度保持不变。兔毛纤维的回潮率、表面摩擦因数、断裂强力与结晶度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兔毛纤维的回潮率、表面摩擦因数、断裂强力、结晶度与断裂伸长率随海水侵蚀时间增加的变化速率最大区间均在30~60 h。
2015年11期 v.43;No.329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桂付;薛志俊;王建明;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的设计方法,对转杯纺的转杯转速、分梳辊转速和设计捻系数3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组合,以纱线条干均匀度、单纱断裂强力、1 g纱线棉结数和毛羽等质量指标为考察指标,建立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的有效回归方程,分析工艺参数与各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纺纱最优工艺参数:纺杯转速50 023 r/min,分梳辊转速5 935 r/min,设计捻系数343。
2015年11期 v.43;No.329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程浩南;
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毛/丝交织物进行勾挂破坏,并对单位面积内的勾挂疵点进行直接计数和测量,得到5个特征参数:单位面积内疵点个数H1、疵点面积H2、疵点宽度H3、疵点高度H4、疵点长度H5。分别将每个特征参数与相应勾挂疵点等级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特征参数中的疵点个数H1、疵点面积H2、疵点长度H5均与勾挂等级H6有一定相关性,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H6关于H1、H2、H5的关系式为:H6=5.981-0.097H1-0.204H2-0.446H5,相关系数为0.921,用于勾挂等级的评定。
2015年11期 v.43;No.329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勇;于伟东;杨建忠;
采用空气低温等离子体(LTP)技术对山羊绒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重点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压强、功率和时间等参数对山羊绒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矩阵分析法对多指标试验结果进行优化,计算出各因素水平对纤维强伸性试验结果影响的权重,并根据权重大小确定最优方案以及各个因素对强伸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对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纱线润湿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不会对纤维的主体强伸性能造成较大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压强15 Pa,功率70 W,时间90 s;等离子体处理后纱线的润湿性能有很大的改善,表现为毛细高度值上升55.43%。这为纤维及其制品的后续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5年11期 v.43;No.329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尚秀丽;陈淑芬;甘黎明;伍家卫;
文章综述了电芬顿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电极材料、不同类型芬顿反应器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电芬顿法作为一类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染料废水的有效方法。双氧水(H2O2)是在包含支持电解质的酸性溶液中通过电化学法还原溶解氧制备的,这个氧化过程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可以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另外,对阴极材料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OH)/(或H2O2)的产率,而且可以节约染料废水的处理成本。因此,通过选择性研究,电芬顿法处理染料废水是经济可行的。
2015年11期 v.43;No.329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394 ] |[引用频次: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谢影;麻文效;康红波;
通过氮丙啶交联剂的架桥作用实现了生物大分子(胶原蛋白、壳聚糖)在羊毛纤维表面的嫁接改性。采用单因素实验,得出接枝改性最佳工艺:壳聚糖12 g/L、交联剂0.1 g、25℃下反应8 h与胶原蛋白15 g/L、交联剂0.1 g、45℃下反应12 h。红外光谱特征表明氮丙啶交联剂与羊毛及生物大分子发生了开环反应。改性后羊毛纤维的强力、上染百分率、抗菌性能均得到了提高,其白度值基本不受影响。另外,生物大分子在羊毛纤维的耐洗牢度进一步体现了共价键接枝改性的持久性。
2015年11期 v.43;No.32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高树珍;汪亮;李海宁;
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配对亚麻粗纱进行低温酶煮练,采用双氧水进行漂白,进而代替常规高温长时间碱煮和之后的亚氯酸钠漂白。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复合酶对亚麻粗纱前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和扫描电镜的微观观察。结果标明,与常规碱煮练亚氧双漂工艺相比,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生物酶煮练氧漂后的亚麻粗纱不但减量率提高,平均聚合度提高,对染料的吸附性能提高,而且可以避免有害有毒化学药品的使用,有利于实现亚麻粗纱的绿色环保的前处理工艺,同时降低处理温度,进而节约能源。
2015年11期 v.43;No.329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栾野梅;赵春明;赵雅琴;
通过单因子实验对亚麻织物超声波染色、水浴锅染色、红外线染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超声波染色法可以降低染色温度,减少盐、碱的用量,提高固色率和染色织物的K/S值,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超声波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料4%(owf),浴比1∶50,固色时间30 min,固色温度50℃,氯化钠25 g/L,碳酸钠10 g/L。
2015年11期 v.43;No.32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陈;
采用阳离子染料对腈纶纤维进行染色,分析研究染料质量浓度对纤维反射率及K/S值的影响,并利用三刺激值计算机测配色理论,计算腈纶纤维阳离子染料配色最佳用料量。研究表明,在配色试样与含有与基础数据相同单色成分时,色差也很小(平均<1.0),建立与染色用料相对应的配色数据库。随着阳离子染料质量浓度的增大,各个角度的总反射率与K/S值呈现相反变化趋势,且阳离子染料红X-GRL、黄X-GL、蓝X-GRRL上染后的总反射率与K/S值依次降低。
2015年11期 v.43;No.329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滕兆媛;
针对服装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色彩设计因素繁杂和缺乏理性指导原则的问题,结合实际的品牌问卷调研,对其色彩设计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利用结构理论,引申到服装色彩管理研究中,总结出色彩设计因素的三元结构论,即以人为本的个性诉求、以事为主的服饰诉求和以物为重的环境诉求,并系统全面地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依据三元结构及其关系,归纳了以男士商务装为例的色彩管理IDS原则,提出交叉状态、互反状态以及循环状态的三大态势,为品牌有效规避色彩设计因素含混不清而导致的产品缺陷及设计成本增加的风险指明了方向。
2015年11期 v.43;No.329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刘丹;贺义军;王璐雨;
以中国传统"珠绣"工艺在礼服服装设计中基于造型、结构、材料、工艺、图案等二次设计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将设计灵感与审美对象之冰雪与火焰2种自然界中相对立状态的物质形态来象征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并以现代礼服式样及中国传统珠绣工艺的艺术再造手法予以表现,说明在服装设计中引入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意义,阐释中国手工工艺及其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及哲学思考,倡导具有民族性、世界性的文化相互借鉴而形成的服装风格问题,推动我国传统手工艺在国内外服饰艺术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5年11期 v.43;No.32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家馨;郭智敏;
通过将服饰流行色及商品属性进行量化,科学探讨服饰流行色的执行落点,对服装设计的规划进行指导。研究得出:目前国内较多采用灰度理论的GM(1,1)模型对流行色进行预测分析,但当原始数据序列不光滑时常常会产生滞后与误差,而且其横向比较形式也较单一。根据流行结构基因的层级递变并结合BP神经网络输入、输出与正反方向传播的结构特点,从纵向进行分析,使之作为服饰流行色研究的一个补充手段。结合服饰流行预测中的定量和定性2种方式在各自领域的特点,对其进行交互应用比较分析,能够更好的使流行预测精准并及时有效。
2015年11期 v.43;No.32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