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雅珍;龚真萍;杨国兴;阎海报;王元伍;
报道了F单体与高分子量PAN共混制备的酸性可染腈纶对酸性染料的染色性能,讨论了染色温度、pH值、时间、盐的百分含量对该酸性可染腈纶上染率的影响。正交试验证实:染色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染色时间的影响其次,盐的用量及染浴pH值的影响最小。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强酸性染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染色温度100℃,pH值3,染色时间60 min,盐的用量10%;弱酸性染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染色温度100℃,pH值5,染色时间60 min,盐的用量10%。
2007年12期 No.23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董恒献;
文章详细介绍了使用拔染盐H进行拔白或色拔,段染风格别致花样的关键技术。指出了选择合适的易拔底色染料和色拔染料的方法以及防染盐H的合理用量;介绍了防拔染技术应用于纯毛绒段染的原理,并具体介绍了一种纯毛绒线的色拔实例。
2007年12期 No.23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杨文澜;李宝山;
介绍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工艺处理毛织品水洗废水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低能耗、易管理等特点。在进水COD为400~500 mg/L,BOD为150~200 mg/L,SS为150~200 mg/L的条件下,经过本系统处理后,平均出水COD保持在50 mg/L以下,BOD保持在15 mg/L以下,SS保持在10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的Ⅰ级标准。
2007年12期 No.23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唐维德;陶惠新;钱耀瑜;陈一民;丘冬梅;
根据和毛油的作用,开发了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环保型和毛油。介绍了新型澳毛和毛油FHWL-2000配方的主要成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细度澳毛毛条的实际使用,比较了用进口和毛油在同等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FHWL-2000的综合性能均超过目前澳毛制条厂家所使用的进口和毛油,平均成条率提高了0.5%~0.6%,纤维长度有所提高,离散率和短毛含量则有所降低,能为毛条生产企业提高效益,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新型澳毛制条和毛油。
2007年12期 No.23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苏将胜;周金凤;
详细介绍了采用毛纺设备生产精纺羊绒纱的研制过程。从设备工艺配件、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产品风格、原料、工序控制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生产精纺羊绒纱的工艺过程及设备改造,并指出了需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措施。
2007年12期 No.23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后兵;张志;丁霞;
对紧密纺在精纺羊绒实验性纺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性分析,找到了影响紧密纺起毛起球的因素。同时将所纺制的相同线密度纱线的各项成纱检测指标和紧密纺成纱指标做了对比分析,并分析讨论了紧密纺在精纺羊绒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单纱捻度和针织密度为关键因素的实验结论。文章还为紧密纺在羊绒精纺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7年12期 No.23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蔡红芸;
在现代企业中,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阐述了纺纱工艺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并介绍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系统软件的成功之处,把需专人编写的纺纱工艺单,总结、提升为标准化公式,由计算机系统提供,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杜绝了人为错误的产生。
2007年12期 No.23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金永安;
梳理部件与羊毛纤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会造成羊毛纤维损伤。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纤维长度变化可以了解毛纤维在开松梳理中的损伤程度。通过研究得出,毛纤维在断裂前,表面结构已经发生细微的损伤,出现裂缝、龟裂、躯干受损等现象。毛纤维在开松梳理中受梳理元件的作用,促使纤维弯曲变形,并迅速回复,同时还受到表面剪切、卷曲等外力作用,纤维表面形态被破坏,也造成毛纤维的各种损伤。
2007年12期 No.23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