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纺织企业共克时艰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复工复产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指导和帮助企业科学精准防控、有序复工复产,发挥专业优势,为抗疫一线赶制防护用品。2月12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行业平稳运行的告行业书”,动员全行业共同努力,共同消除疫情对行业的不利影响,保障纺织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在这场新冠肺炎阻击战中,作为中国纺织行业支柱力量的上市公司正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全力复工复产,在关键环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现出一幅上市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的动人画卷。
为全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缓解口罩设备供应紧张的问题,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东莞市中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全力以赴投入研发制造高效全自动口罩机设备,公司已于2月10日复工,近日已开始对外正式销售新设备,希望能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添砖加瓦。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浙江精功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了口罩全自动平面生产线小组,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前期图纸整理完成并恢复组织生产。预计20天内出样机,3月12日达到批量生产。
纺织机械企业卓郎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非织造布市场的需求,利用现有清梳联技术,率先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非织造布梳理线,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已经向多家知名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提供非织造布清梳联生产线,开展深度合作。
这场战“疫”从防护上来说比拼的是医用防护用品的供应,防护用品生产设备如压条机、口罩机可谓一机难求。作为唯一以纺织装备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恒天集团临危受命,以战时状态投入防疫物资生产,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要求,承担起压条机和N95口罩生产设备研发及产能扩展任务。经过9天连续奋战,恒天集团研发出了新型医用防护服压条机,实现日产100~150件医用防护服的产量,并顺利通过国家工信部鉴定。到本月底,将有270台压条机陆续运往各地。与此同时,恒天集团N95口罩生产设备技术研发也在紧锣密鼓推进,预计将于3月底前实现月产20台半自动口罩机产能、5月底前达到月产20台全自动口罩机产能。
此外,为支持政府防疫工作,疫情爆发后,恒天集团紧急安排所属企业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做好开工复工个性准备。大年初二,恒天嘉华330余名员工中断休假,全面复工,将可调整的生产线全部用于生产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材料。截至2月17日,恒天嘉华累计生产用于医用口罩、防护服的非织造布材料2017.38吨;开通11条平面医用口罩生产线,日生产能力110万片以上,累计生产口罩631.6万片,不仅产能拓展进度大大快于预期,提前实现了产能达到日产100万片的既定目标,而且快速提高产品品质,改进产品使用性能。预计到2月末,恒天嘉华将再开通5条平面医用口罩生产线,达到日产160万片医用防护口罩产能;新上5条N95口罩生产线,达到日产20万片N95口罩产能。
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为积极配合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缓解目前口罩紧缺现状,公司成立了口罩生产公司,计划投资新建四条口罩生产线,目前二条生产线设备已签订合同,月底完成安装调试,预计3月初可批量生产。
位于海南澄迈县的欣龙控股公司生产用于口罩细菌过滤的熔喷非织造布车间2020年春节无休,至今24小时运转,以保障对下游口罩生产厂家的原材料供给。
旷达科技集团下属柳州旷达汽车饰件有限公司,2月4日晚接到要求助力柳北区工信局进行口罩缝制加工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召集本地技术、生产骨干员工,连夜进行设计、打样制作,次日上午提供打样件,并做好生产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公司将在设备装置、生产流程及防疫保障等条件达标后进行批量口罩缝制加工。在2月5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建成当天,由上汽大通奋战10昼夜生产的30辆负压救护车日夜兼程运送到武汉救护现场,该救护车上的部分座套面料也是该公司配套供应。
疫情爆发开始,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工厂组织员工彻夜赶工紧急生产6000只KN95防护口罩、20000只银离子口罩、34000只一次性蓝海锚口罩,第一时间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取得联系进行无偿捐赠。1月21日,此批口罩被火速从苏州连夜运往武汉市红十字会,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预工作。疫情爆发以来,新纶科技每天24小时满负荷生产。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员工放弃陪伴家人过春节的机会,主动返回工厂,以厂为家,全天开工进行口罩和防护服生产,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新纶科技其他分公司的员工也迅速前来支援,缓解人手短缺问题。同时,新纶科技还招募了80余位社会志愿者,全天“两班倒”满负荷生产,使每天的口罩产能由原来的5万只迅速提高到现在的近20万只。新纶科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想尽办法突破瓶颈,力争将产能提升至每日30万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和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车间员工放弃春节休假、坚守岗位、调配产能,积极投入紧张的生产中,短短时间内口罩日产能就攀升至70-80万只及以上;目前公司正通过继续组织其他员工返岗和招聘新员工、保障原材料供应和新设备开发采购等措施,快速提升口罩等防护用品的产能,满足医疗机构和市场的需求。
位于疫情重地湖北枝江的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防护生产两手抓,截至2月12日,公司N95口罩每天的供应量已经达到16万只以上,医用外科口罩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日供应量能够达到50万只(以医用外科口罩为主)。在原料供应方面,奥美医疗表示,由于公司很多产品是全流程生产,原材料品种属于大宗材料,基本都有储备,预计复工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存在供应紧张的问题,口罩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仍较为充足。据介绍,公司近期针对一些抗疫期间可能使用量较大的基础耗材也在逐步启动复工。目前,复工工作都已准备好,包括公司内部的防控体系与措施、防控物资等,均已做了预案与准备。
面对全国防疫防护物资紧缺的需求,江苏阳光集团积极响应,防护服生产专线火力全开。目前日产能已达到6000件。随着增援力量正在不断到来,预计日产量将达到1万件。其他纺织产品生产车间也在同样恢复生产。疫情防控期间,虽然面对采购、物流、交通、人员等方面一定程度的困难,但阳光人仍坚定信心,预计在月底将恢复70%的产能,3月中旬争取恢复全部产能。
作为全球最大色织布面料生产基地,鲁泰纺织的中高档色织面料占据了全球18%的市场份额。2020年以来,公司一直为完成国际贸易订单满负荷生产,仅2月份就需要为客户提供2000万米的面料。春节休假结束,2月9日鲁泰开始复工,13000多名工人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为各类国际订单加工生产。整个人员的复工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作为上海一家中高端户外运动功能性面料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商,嘉麟杰为诸多国际知名户外运动品牌提供功能性面料及成衣产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公司依据自身优势,果断转产增产防护服,并提前复工复产。为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启动了相应程序,全力做好原材料、人员的调配,召回员工紧急组织生产,2月4日晚完成首笔订单50000件防护服的交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际华集团迅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总体工作要求,全力投入医用防护服转产上产攻坚战。公司实行倒班作业,换人不停机、全天候运转,与时间赛跑,奋力抢产增产,努力为一线白衣天使提供作战盔甲。在短短时间内完成投产,快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2月16日,际华集团已经实现日产超过6万件医用防护服产能,超过全国医用防护服供应量三分之一。一批批医用防护服由工信部统一调拨发往武汉,际华集团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向国家、向人民、向奋战在疫区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打赢阻击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