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 超声波技术在植物ML-CT色素染羊毛织物中的应用

    解新生;王璐;张新龙;胡晓峰;贾舜华;周启澄;

    为开拓超声波技术在植物染料染色中的应用,以植物ML-CT色素对羊毛织物的染色为例,研究了其在超声波辅助作用和常规条件下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波对ML-CT色素染羊毛织物有明显的促染作用,可以降低染色温度,缩短染色时间,减少染料用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织物的染色牢度,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染色的工艺参数。

    2007年12期 No.23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有机导电纤维与羊毛混纺应用性能研究

    潘菊芳;廉志军;井连英;

    将有机导电纤维与羊毛混纺制成纱线与织物,测试纱线电阻值及织物表面摩擦电荷密度,研究导电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及纱线线密度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导电纤维含量增加,纱线电阻值下降,织物表面摩擦电荷密度下降;纱线越细,织物表面摩擦电荷密度越大,抗静电性能越差;机织结构比针织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性能。

    2007年12期 No.234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染整技术

  • F单体与高分子量PAN共混的酸性可染腈纶的染色性能研究

    王雅珍;龚真萍;杨国兴;阎海报;王元伍;

    报道了F单体与高分子量PAN共混制备的酸性可染腈纶对酸性染料的染色性能,讨论了染色温度、pH值、时间、盐的百分含量对该酸性可染腈纶上染率的影响。正交试验证实:染色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染色时间的影响其次,盐的用量及染浴pH值的影响最小。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强酸性染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染色温度100℃,pH值3,染色时间60 min,盐的用量10%;弱酸性染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染色温度100℃,pH值5,染色时间60 min,盐的用量10%。

    2007年12期 No.23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防拔染技术在纯毛绒线段染上的应用

    董恒献;

    文章详细介绍了使用拔染盐H进行拔白或色拔,段染风格别致花样的关键技术。指出了选择合适的易拔底色染料和色拔染料的方法以及防染盐H的合理用量;介绍了防拔染技术应用于纯毛绒段染的原理,并具体介绍了一种纯毛绒线的色拔实例。

    2007年12期 No.23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毛织品水洗废水

    杨文澜;李宝山;

    介绍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工艺处理毛织品水洗废水的工艺设计和运行效果。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低能耗、易管理等特点。在进水COD为400~500 mg/L,BOD为150~200 mg/L,SS为150~200 mg/L的条件下,经过本系统处理后,平均出水COD保持在50 mg/L以下,BOD保持在15 mg/L以下,SS保持在10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GB 8978-1996的Ⅰ级标准。

    2007年12期 No.234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澳毛和毛油FHWL-2000的研制和应用

    唐维德;陶惠新;钱耀瑜;陈一民;丘冬梅;

    根据和毛油的作用,开发了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环保型和毛油。介绍了新型澳毛和毛油FHWL-2000配方的主要成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细度澳毛毛条的实际使用,比较了用进口和毛油在同等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FHWL-2000的综合性能均超过目前澳毛制条厂家所使用的进口和毛油,平均成条率提高了0.5%~0.6%,纤维长度有所提高,离散率和短毛含量则有所降低,能为毛条生产企业提高效益,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新型澳毛制条和毛油。

    2007年12期 No.234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简讯

纺纱

  • 应用毛纺设备生产精纺羊绒纱

    苏将胜;周金凤;

    详细介绍了采用毛纺设备生产精纺羊绒纱的研制过程。从设备工艺配件、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产品风格、原料、工序控制等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生产精纺羊绒纱的工艺过程及设备改造,并指出了需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措施。

    2007年12期 No.23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紧密纺在精纺羊绒应用中的起毛起球问题

    张后兵;张志;丁霞;

    对紧密纺在精纺羊绒实验性纺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性分析,找到了影响紧密纺起毛起球的因素。同时将所纺制的相同线密度纱线的各项成纱检测指标和紧密纺成纱指标做了对比分析,并分析讨论了紧密纺在精纺羊绒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单纱捻度和针织密度为关键因素的实验结论。文章还为紧密纺在羊绒精纺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7年12期 No.23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纺纱工艺设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蔡红芸;

    在现代企业中,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文章阐述了纺纱工艺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并介绍了该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系统软件的成功之处,把需专人编写的纺纱工艺单,总结、提升为标准化公式,由计算机系统提供,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杜绝了人为错误的产生。

    2007年12期 No.234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开松梳理中的羊毛纤维损伤

    金永安;

    梳理部件与羊毛纤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会造成羊毛纤维损伤。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纤维长度变化可以了解毛纤维在开松梳理中的损伤程度。通过研究得出,毛纤维在断裂前,表面结构已经发生细微的损伤,出现裂缝、龟裂、躯干受损等现象。毛纤维在开松梳理中受梳理元件的作用,促使纤维弯曲变形,并迅速回复,同时还受到表面剪切、卷曲等外力作用,纤维表面形态被破坏,也造成毛纤维的各种损伤。

    2007年12期 No.23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机织

  • 精纺毛织物规范化设计探讨

    白锦;

    叙述了精纺毛织物规范化设计的3个基本要素,即系列基础色、系列纱支及基本质地样的规范化设计,制定了系列基础色系表及色系样卡,系列化纱支及捻度表,基本质地样的DNA参数表,为精纺毛织物规范化设计与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为降低设计和生产成本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途径。

    2007年12期 No.23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大豆蛋白纤维/山羊绒混纺针织内衣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高秋香;李德义;黄学水;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山羊绒混纺针织内衣产品设计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工艺要点、产品特性及其性能测试。该产品充分发挥了大豆蛋白纤维、山羊绒性能优势互补的特点,赋予了单种纤维所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和外观风格,不但提高了产品档次,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产品质量和服用性能良好。

    2007年12期 No.234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针织

  • 利用针织横机织片检查粗纺针织绒品质方法的探讨

    顾伟;

    介绍了利用针织横机织片对粗纺针织绒纱线进行常规的物理指标色差、色牢度指标检查,以及在新产品研制中的原料配伍、工艺参数设计等方面的运用。充分利用针织横机对粗纺针织绒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多种不同的抽查织片方式检查,可以及时对针织绒的品质指标给出定性、直观的参考意见,为粗纺针织绒生产企业利用针织横机控制产品质量、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提供了新颖、简易、有效的品质控制方法。

    2007年12期 No.23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综合报道

  • 羊绒分梳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

    温渊;

    文章从技术和管理2方面对分梳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对策进行了有益地探讨。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分梳工序的工艺条件、分梳设备、原绒质量、绒山羊品种、抓绒技术、员工素质等。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分梳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7年12期 No.234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山羊绒鉴别有关问题的探讨

    盛冠忠;李龙;

    介绍了山羊绒鉴别的技术标准,分析了光学显微镜法、溶液法、近红外光谱技术、计算机图像识别法的技术现状。认为在目前实际工作条件下,光学显微镜法仍是一种普遍、实用的检验技术,但由于其存在分辨率低、对染色或变异的山羊绒和绵羊毛识别困难等不足,为了提高其鉴别的精确度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进行辅助检验;同时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计算机图像识别法鉴别山羊绒的展望。

    2007年12期 No.23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专利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