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 循环再用毛纤维的损伤测试分析

    王红;丁雪梅;吴雄英;

    为了研究循环再用毛纤维经过循环再加工后,毛纤维的性能损伤情况,测试分析了8组来源不同的循环再用毛纤维的细度、纤维长度和单纤维拉伸性能,并控制纤维细度基本一致,比对用于再利用的毛纤维与原始毛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的性能损伤,从而为废旧毛纺织品的再利用提供生产参数。结果表明,循环再用毛纤维平均直径与普通原毛纤维基本一致,开松后的纤维平均长度在15~20 mm之间。与原纤维相比,循环再用毛纤维的纤维长度损失75%左右,纤维强力损失20%~30%。

    2013年03期 v.41;No.29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20 ]
  • 纤维素晶须在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应用

    陈怡秀;赵群;阎克路;

    针对非氯法羊毛防毡缩整理中出现的手感问题,使用纤维素微晶和聚氨酯复配,制备一种新型复合物,采用该复合物处理羊毛织物。纤维素晶须由酸催化水解微晶纤维素制得。使用不同含量的纤维素晶须的复合物对羊毛进行浸轧焙工艺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含纤维素晶须复合物处理的羊毛织物,羊毛织物面积毡缩率降低、手感改善,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拉伸强力增加。纤维素晶须能赋予羊毛织物良好的防毡缩性能并提高羊毛织物的强力。

    2013年03期 v.41;No.29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59 ]
  • 电脑横机编织数据以太网传输时间核算

    张成俊;左小艳;张弛;吴晓光;

    通过对电脑横机的编织数据进行分析,按动作类型分成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2类,并且给出数据组织形式。根据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的特点,运用以太网的TCP和UDP传输模式,通过对每针距传输1次动态数据和1次传输完1个编织行动态数据2种数据量核算,和对动态数据的传输时间进行计算,反映出TCP和UDP传输均可满足现在电脑横机的控制时间同步要求。

    2013年03期 v.41;No.297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78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正>首个商品质量抽检标准2月15日起实施近日,首个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国家标准GB/T 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过并颁布,将从2013年2月15日起实施。该标准由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起草。

    2013年03期 v.41;No.297 13+24+32+38+60+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0 ]

纺织技术

  • 纯羊绒彩点纱的新型纺制技术

    朱春翔;朱怡;黄立新;苏善林;杨潮东;

    通过优选原料搓制羊绒粒子,简化彩点粒子的前处理工艺,提高了彩点粒子的附着性能;借助设备改造,优化配置梳毛机的隔距、速比等工艺参数,减少了生产中对针布整齐度的破坏,解决了彩点与底色绒"梳"与"未梳"的矛盾。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纺制技术,单纱强力、伸长、条干均匀度等指标一致性好,断头率低,8个批号的彩点纱均达到了一等品标准,为高效生产风格多样的新型羊绒彩点纱开辟了新途径。

    2013年03期 v.41;No.29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2 ]
  • Modal/羊绒/PTT长丝多组分复合纱的开发

    王秀燕;

    以Modal、羊绒短纤维及PTT长丝为原料,利用半精纺纺纱工艺和赛络菲尔复合纺纱技术相结合,开发多组分复合纱线。文章对原料的性能进行分析,设计了纱线的规格,重点探讨纺纱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和关键技术措施,介绍了细纱机的设备改造方法。通过反复实验,精选了设备的组合,优选纺纱工艺参数,成功地纺制了Modal/羊绒/PTT长丝包芯纱及赛络菲尔复合纱,对纱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赛络菲尔复合纱的强力明显高于包芯纱,各项性能均达到优等标准。

    2013年03期 v.41;No.29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3 ]
  • 阻燃防静电高档客车内饰座椅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盛国方;刘学文;荀重雨;吕天民;唐淑娟;韩连顺;李跃明;

    介绍了高档客车内饰座椅面料的设计理念及开发生产过程。采用优质64支澳毛加导电纤维混纺,羊毛染色后经特种阻燃剂处理,赋予该产品阻燃和防静电功能。织物设计采用经纱50 tex×2和纬纱50 tex×3双层厚重设计。细纱、倍捻、蒸纱采取皮辊大压力、大隔距、低车速,蒸纱降低10℃;织造采取粗钢筘,布边4根平纹锁边,不用折边器;后整理采取加大煮呢和蒸呢压力等技术措施解决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2013年03期 v.41;No.297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33 ]
  • 毛纺产品设计与注意事项

    张陈渔;

    以产品个性及在产品设计中常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针对产品的特殊性和个别问题,利用巧妙的产品设计手法,通过各种毛纺原料合理的搭配,改造纺纱机械,调整织造工艺参数,改变染整工艺流程等方法进行产品设计,介绍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针对产品的个性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采取的各种措施。

    2013年03期 v.41;No.29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0 ]

针织技术

  • 针织毛衫CAD中“非对称”款式范本制作

    姚晓林;

    针对软件中所有毛衫款式范本中交点是左右对称且相关的情况,分析在进行"非对称"款式毛衫范本制作时,所采用的特定方式和方法,并以常见的几种"非对称"羊毛衫款式:"和尚袍""圆角衫""膊位-侧缝贴"等的做法为例加以说明。提出了非对称款式范本的几种典型做法,即"利用领部修改""取消全幅对称,利用尺寸标记点""左右独立下数""夹领位置交换""整体尺寸加倍"等方法的主要思路和操作过程,作为此类款式毛衫范本制作参考,以生产出设计独特的横机编织产品。

    2013年03期 v.41;No.297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3 ]

染整技术

  • 羊毛纤维活性染料低温染色性能的研究

    戴建芳;王雪燕;单国庆;

    选用阳离子羽毛蛋白助剂对羊毛纤维改性处理,使用活性染料对羊毛染色,探讨改性羊毛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最佳染色工艺,并测定不同染料染色织物的上染百分率、K/S值、匀染性、固色率和染色牢度,评价了染色效果。结果表明,经阳离子羽毛蛋白助剂改性后的羊毛纤维染色性能显著提高,60℃活性染料染色上染百分率可达98%以上。因此,该助剂可以实现羊毛纤维的低温染色,而且工艺简单、节约染料、缩短染色时间并能保护纤维自身优点,另外,该研究对于活性染料在羊毛纤维上的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013年03期 v.41;No.297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74 ] |[引用频次: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80 ]
  • 拉细羊毛Lanasol CE混胶法染色工艺探讨

    舒大武;徐成书;任燕;邢建伟;

    采用Lanasol CE型活性染料对拉细羊毛进行混胶法染色,在染色初始阶段加入混胶体助剂,改变染料、助剂和拉细羊毛纤维之间的作用方式,提高染料和纤维之间作用力,为实现拉细羊毛低温染色打下基础。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混胶法进行染色,染料能够在低温区域快速地吸附于纤维表面,尤其是助剂PB的加入,使得拉细羊毛的手感变得更加蓬松,摩擦牢度有明显改善。对采用混胶法和传统工艺染色的拉细羊毛进行各项性能对比。

    2013年03期 v.41;No.29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0 ]
  • 亚麻粗纱细菌煮练工艺优化探讨

    董政娥;丁若垚;郑磊;张兴群;郁崇文;

    针对传统化学法亚麻粗纱煮练工艺对纤维损伤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以及酶法脱胶成本较高这一瓶颈,以东海舟山海域取样腐烂海草为来源筛选出含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sp)DA8菌株为菌种,以煮练后亚麻粗纱束纤维强力和细度为相应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其菌液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亚麻粗纱生物煮练工艺。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DA8菌液最佳煮练工艺为:初始pH值9,温度40℃,浴比1∶15,时间12 h,摇床转速200 r/min。其中煮练液初始pH值和温度对粗纱强力和细度影响较大。与未处理以及传统碱煮相比,煮练工艺优化条件下处理亚麻粗纱在纤维强力损伤较低的基础上提高了纤维细度和表面的光洁度,能够满足纺纱工艺要求。

    2013年03期 v.41;No.297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09 ]
  • 拉伸人发定形工艺的优化

    谭家皓;牛家嵘;吴学丙;刘术佳;魏艳;

    利用自行设计的拉伸-定形设备,对人发进行拉伸细化处理。通过改变定形剂A的用量、处理时间、pH值,定形剂B的用量、MA的质量浓度以及将二者最优工艺条件复合使用,探究对人发碱溶解度、定形程度、拉伸性能等指标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电镜图片和阿尔瓦登反应观察试样的表面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定形剂A用量5%,处理时间10 min,pH值为6,处理效果较好;定形剂B最优工艺条件为用量8%,pH值为3~4,MA的最优质量浓度为75 g/L;二者最优工艺条件复合使用,定形效果更好。

    2013年03期 v.41;No.29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1 ]
  •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处理弱酸艳红B染色废水的研究

    尤克非;方江辉;钱奇来;

    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弱酸艳红B染色废水,探讨初始pH值、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废水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2.5、30%H2O2投加量为4 mL/L、FeSO4投加量为100 mg/L、微波功率为539 W、反应时间为10 min条件下,废水色度去除率达到99.1%,COD去除率达到81.9%。微波辐射、Fenton氧化、水浴强化Fenton氧化、微波强化Fenton氧化4种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微波、Fenton氧化对染色废水的降解起协同作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染色废水能显著缩短处理时间、降低Fenton试剂用量、提高COD去除率。

    2013年03期 v.41;No.29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3 ]

性能测试

  • 平针针织物密度的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张永超;吴松林;

    针对目前国内纺织行业采用人工方法对针织物坯布密度进行检测,其效率低,误差大,研究平针针织物的密度在线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纬编织物中的平针织物的密度测量进行了研究,在对平针织物进行横向、纵向密度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快速的利用二值化后对像素点的统计求针孔数的方法计算纵、横密度的新算法。研究表明,该算法运算量小、实时性高,非常适合于平针针织物的密度在线检测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2013年03期 v.41;No.29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30 ]
  • 温度对蚕丝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孙浪涛;张一心;张鹏飞;

    文章论述了温度对蚕丝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现状,表明:对蚕丝进行高温热处理,纤维中β-折叠结构的相对含量下降,而α-螺旋和无规线团结构有上升趋势,高温对纤维原纤间超分子结构影响较大,在纤维表面形成明显的条纹和沟槽结构,黄变指数增大,强力和伸长率有所下降。经低温冷冻处理后,鲜茧中水分子结晶膨胀,使得蚕丝间丝胶的黏合性能减弱,蚕茧解舒率提高,冷冻处理后在纤维表面出现微孔结构,使纤维表面活性增大,吸湿、抗菌能力提高,对丝织物进行冷冻处理,织物的透气性明显提高,但强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

    2013年03期 v.41;No.297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46 ] |[引用频次: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8 ]

文摘精粹

  • 文摘精粹

    <正>天丝/汉麻/羊毛/绢丝混纺赛络针织纱的开发/黄克华(新疆雅戈尔棉纺织有限公司忻州工厂)//上海纺织科技/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2011,(11).-48~50,55为适应对功能性织物的消费需求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开发生产了14.7 tex 40/30/15/15天丝/汉麻/羊毛/绢丝混纺赛络针织用纱。介绍了4种纤维的主要特性,并对原料的预处理、混纺比控制提出了解决方案,确定了混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成功实现了混纺纱的顺利生产。

    2013年03期 v.41;No.297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3 ]

  • 科技论文摘要编写规则

    <正>摘要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章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有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以及介乎其间的报道/指示性摘要。

    2013年03期 v.41;No.29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0 ]
  • 《毛纺科技》稿约

    <正>《毛纺科技》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管,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毛纺科技》杂志社、全国毛纺织科技信息中心编辑出版,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毛纺行业全国性专业技术刊物,是纺织工业类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曾获原中国纺织总会优秀报刊奖和《CAJ-CD规定》执行优秀奖。本刊主要报导毛纺织染专业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及成果,毛纺工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国内外毛纺织染科技动向,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以及企业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质量管理等。设有原料应用、纺纱、机织、针织、染整技术、

    2013年03期 v.41;No.297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0 ]
  • 下载本期数据